美关税反噬,亚马逊慌了!

发布时间:2025-04-12 17:36  浏览量:4

文丨陈景圣

美国总统特朗普祭出的“对等关税”大旗尚未完全落地,余震却已撼动美国经济核心。亚马逊执行长贾西(Andy Jassy)10日公开示警,若美方对中国商品全面加征高额关税,势必引爆连锁反应,不仅会让亚马逊70%的中国供应链岌岌可危,更将导致美国消费者承担高昂代价——低价商品的时代,即将结束。

这绝不是耸人听闻。根据亚马逊内部数据,第三方卖家占其平台销售额60%,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卖家与品牌超过七成。而亚马逊自营业务中,也有大量商品透过从中国工厂大批采购的方式压低成本。特朗普所谓的“关税公平”政策,实际上是在砍断自己经济体的动脉。

贾西的忧虑不仅来自企业本身的商业考量,更揭露了当前美国贸易政策的荒谬逻辑:一方面声称要“对中国强硬”,另一方面却对中国制造的高度依赖难以割舍。当70%的电商供应链来自中国,而白宫却拿起关税刀片对准这条生命线,这不是对中国发动贸易战,而是对自己腹地放火。

实际上,美国本土早已没有足够的制造能力替代中国的产能优势。亚马逊不是不知道这一点,因此早已采取“策略性库存前移”以避震。但这种紧急囤货只能短期维稳,无法真正逆转局势。消费者开始抢购平价商品,正反映市场对未来价格全面上涨的恐惧。若加税成为长期政策,将引爆新一轮通胀风暴,美国民众才是真正的受害者。

美国政府一边高举保护主义大旗,一边又要求通胀率稳定、经济复甦顺利,这简直是左右互搏、自我打脸。关税是最粗暴的经济武器,看似针对“外国”,实则首先杀伤“本国”。卖家无法消化成本,只能转嫁价格;企业无法扩大利润,只能缩减雇佣;民众无法负担高价,只能减少消费。三方齐跌,经济滑坡指日可待。

这也直接影响美国国际形象。本应以市场开放与自由竞争自豪的美利坚,如今却步入关税堡垒主义的回头路,与其声称要打造公平贸易,不如坦承这是赤裸裸的保护失败产业、干预市场秩序、打压竞争对手的经济民族主义。对于全球电商生态来说,美国此举无异于在全球供应链上投下毒药。

回看中国卖家在亚马逊上的占比早已超过50%,而美国卖家比例反跌至45%。这一数字本应让华府认清现实——中国制造不仅是美国消费市场的骨干,更是其电商平台运转的动力。当政治意识形态凌驾经济规律,只会摧毁商业基础。如今,连亚马逊这样的科技巨头也不得不出面呼吁,足见其破坏力之深。

特朗普口口声声说要与中国“脱钩”,但中国制造却像空气、水与阳光,早已渗入美国民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。从家庭用品到电子设备、从服饰鞋帽到母婴玩具,几乎无一不依赖中国供应链。真的全面加征关税,不是中国崩溃,而是美国电商平台、自家消费者、乃至中低收入家庭被推入价格地狱。

在这场自导自演的贸易戏码中,美国政府想扮演保护者的角色,实则却成了破坏者。关税政策非但无助于美国制造业回流,反而令全球资本开始重新布局,寻求更稳定的生产与销售环境。未来的亚马逊,若无法在中国稳定采购、保持价格竞争力,也将逐步失去全球消费者的信任与市场份额。

从全球角度来看,这正是“去美化”与“去美元化”浪潮的一部分。当美国选择关上市场,其他国家就会选择自己开门;当美元被政策干预过度,黄金、人民币与其他替代品就会渐渐取而代之。这不仅是供应链重构的开始,更是全球经济秩序再平衡的开端。

外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