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治通鉴:单位里的3点人情世故,如果你不懂,很容易麻烦上身!

发布时间:2024-12-11 13:54  浏览量:5

领导有问题,谁该出头劝?

关系没到,身份没到,强出头,有麻烦。

如果你跟领导的关系不是特别近,千万不要做那个出头鸟,逆着领导的心思来,不然的话,指定没你的好果子吃,没准还会小鞋不断。

【原文】

帝有疾,恶见人,卧禁中,诏户者无得入群臣,群臣绛、灌等莫敢入,十余日。

舞阳侯樊哙排闼直入,大臣随之。上独枕一宦者卧。

哙等见上,流涕曰:“始,陛下与臣等起丰、沛,定天下,何其壮也;今天下已定,又何惫也!且陛下病甚,大臣震恐;不见臣等计事,顾独与一宦者绝乎!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?”

帝笑而起。

【译文】

公元前196年,刘邦病得严重,讨厌跟人见面,整天躺在寝宫里,同时指示宫门口的守卫,任何官员都不见。

这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。

当一个人身体状态不好的时候,特别讨厌见人,尤其是跟别人说话,跟别人聊天,见面都懒得见。

你有没有这种时候呢?不想跟人说话,不想跟人交流,只想一个人静静的待着。

别害怕,其实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变化。

尤其是生病的时候(身体状态不好),或者是身处人生低谷的时候(心理状态不好),一个人静静地呆一段时间,其实是对身体的一种修复。

当然,咱们普通人这么做没什么问题,但是,刘邦作为大汉皇帝,他肯定不能这么干。

咱们自己状态不好的时候,可以自我调节,刘邦却无法做到这一点。

天下兴亡,王侯有责,他怎么能躺平呢!

连他的老臣子老兄弟周勃、灌婴等人都没法见到刘邦,都被守卫阻挡在门外,就这样十几天过去了,大家担心刘邦在里边出了意外。

这一天,樊哙根本不管刘邦给守卫下的禁令,推开守卫,就闯进刘邦的宫室,而大臣们跟在樊哙后边一起去看看。

用意是什么,不好说,看看老板是不是挂了,看看是不是快不行,要不要提前投资下一任老板呢。

领导有问题,谁该出头劝呢?

你如果跟领导的关系不近,千万不要出这个头,轮不到你,你关系没到那个份儿上,你跟领导逆着来,很容易引起领导的不快。

但是,樊哙是谁呢?

樊哙是刘邦的亲戚,又是刘邦的老兄弟樊哙,这层关系还是比较近的。

樊哙这样的人,脑子比较直,很容易被忽悠。

所以,你看啊,领导有问题的时候,谁该出头呢?

第一,领导的亲戚心腹,跟领导关系近的。第二,那些城府比较浅,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、肠子比较直的,这样的人出面,你能躲远点就躲远点,但是,你也不能躲得太远,你随大溜就行。第三,一心为公,没有私心的那种人,为了大局着想,向来就是跟领导对着干的。

樊哙就属于第一种,如果你跟这三类人都沾不上边,那就不要出这个头,强出头,有风险啊!

而大家进入到刘邦的宫室之后,发现刘邦脑袋枕在一个宦官身上,在那躺着睡觉。

樊哙等人看到之后,马上痛哭流涕地说:当初陛下和臣等在丰、沛起事,最终平定天下,是何等得意气风发。如今天下已经平定了,您现在又是多么得颓废呀。听说您病得很重,大家都比较担心您,您却拒绝跟我们见面,难道您只想对一个宦官留下遗言吗?难道您不知道赵高篡改诏书立胡亥为皇帝的事吗?

刘邦听了哈哈大笑,然后坐起身来,这才振奋精神。

【解读】

领导有问题的时候,领导心理状态不好的时候,你千万不要主动出现在他跟前。那不是找不自在吗?

就算领导有问题,该劝一劝,如果你没有到那层关系,你没有那个说话的分量,你也不要去劝。

而樊哙很明显一个直肠子,没什么城府,被别人一忽悠,加上他关系确实比较近,快人快语,他就敢去说。

但是,别人恐怕没有胆子这么干,连刘邦的面都见不着,就算见到了,恐怕也没有什么好果子吃。

这就是单位里的人情世故。

不该你干的事,你不要强出头;关系没到那份,千万不要说越位的话。

就像刘邦病重了,很多大臣着急去见他,着什么急呢?无非就是立太子的事。

人到病重的时候,快死的时候,最忌讳的就是什么呀?

最忌讳的就是你跟他谈遗嘱,那不是催着他死吗?

所以,关系没到那个份上,有些话你是不能说的。不该你干的事,你也不要强出头去干。

有时候随大流,也是一种人生智慧,混前途而已,毕竟越往上走,高位越少,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个命坐上去的,背景、身份、能力、人脉哪一样都不能缺了,缺任何一样,那个高位就坐不稳。

对我们来说,不求无功但求无过,这就够了!这也是一种人生智慧呀!

你觉得是这样吗?

这是专栏第46节,观看更多专栏的内容,欢迎订阅我的专栏,为你解读《资治通鉴》中的领导智慧和成事之道。

煮酒论英雄,读史通谋略。

关注我,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感悟。

外部推荐